
靠着酒店一晚收29元配资股票论坛,印度小伙造出500亿巨头,却在中国碰了壁
2013年,李泰熙还只是个辍学少年,在印度古尔冈盯上那堆破旧客房。14间屋子、标价只要29元一晚,比网吧通宵都便宜,这操作直接把很多人看傻眼。
说真的,那时候的印度酒店市场乱得离谱,没有标准、设施落后,有些地方连床单干不干净都没人管。李泰熙偏就敢玩新花样,他琢磨出来“轻资产”模式,不买地、不盖楼,只用品牌赋能,把散户旅馆全拉进来,一起搞统一管理系统和流量支持。他自己抽佣才5%到8%,算是很低调的吃法。
展开剩余78%定价这么狠,还真有不少学生、打工仔和短途旅行的人心动了。这种策略像开挂一样,让OYO迅速扩张成全国最大连锁酒店,到处都是红色LOGO,看起来风光无两。加盟老板们美滋滋,以前想着一辈子混日子的,现在身价暴涨,有钱也有底气。资本圈嗅到机会就疯抢投资,软银这些大佬陆续砸钱进去,总融资超过30亿美元,公司估值最高飚到100亿美元(差不多人民币700亿元),这成绩确实够炸裂。
官网还专门秀数字,“每10秒42人入住”,听起来跟刷榜似的。不过最猛还是2017年底那波动作——带着“每3小时开一家新店”的节奏杀入中国市场。当时县城、小城市里独立小旅馆满地跑,OYO以为复制印度套路妥妥没问题。
他们搬来了原班模式:零加盟费吸引合作,每家送床品和培训,然后用“29元住随心”“50块住舒适”等活动强推。一批几千人的地推队伍冲进各省,各市天天开新店,不到20个月时间,全国覆盖300多个城市、1.5万家门店、50万间客房,比如家汉庭加一起规模还大,中国街头又多了一片“OYO红”。
可惜,好景没多久。在中国盲目扩张反而掉坑里去了,本土顾客对卫生、安全要求高得多。有些宾馆贴上OYO招牌却懒得升级环境,大多数设备老化,还常被投诉异味重、隔音烂、“床单脏”。慢慢变成大家口中的“县城招待所”,好感度一路下滑。
定价体系也是一锅粥,无论价格怎么调整,要么利润薄如纸,要么客流骤减。不少加盟商为了数据好看开始造假,因为平时收益根本撑不起保底条款,也导致合同内容越来越像霸王协议。不仅如此,由于低价竞争太猛,被OTA平台集体抵制,只能花更多渠道费用才能获得曝光。本来想赚快钱,但运营成本居高不下,比如2019年一个月烧掉1.5亿元,经手佣金才1300万元,这账谁看谁糟心。
疫情袭来的2020年,对OYO来说简直就是黑暗时刻,高管频繁换血,中国区CEO等核心人物纷纷走人。一线员工裁员7000多人;关停大量效益差的分店,从巅峰时期的1.5万家锐减至只有约1000余家,仅剩当年的七分之一。第二年李泰熙只能宣布业务收缩,将精力重新投向自己的主场,包括东南亚和欧洲等区域。这三年的疯狂扩张最终烧掉超20亿资金,可结果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,说到底让人唏嘘不已。
但意外的是,当它退出中国后反倒活过来了。在海外其他市场改了打法,再也不是简单拼低价,而是聚焦那些刚需群体,比如求医者或留学生,通过提升服务品质与优化价格体系扭亏为盈。今年首次全年盈利达到62.3亿卢比,并计划11月递交IPO申请,希望市值再回80亿美元水平。这转折多少让业界有点惊讶,不过商业世界永远没有绝对公式,一切变化都可能发生在下一秒钟。
其实看看这个故事,如果只拿模板硬套未必行得通,不同国家消费者习惯完全不同。本土需求如果忽视,就算模型再牛也难长久。有些事你可以照搬,有些事必须因地制宜,否则早晚会踩雷。从野蛮生长到水土不服,中印之间这道坎不是谁喊一句创新就能跨过去。“白菜价”虽然刺激,但品质不到位终究留不住客户,“轻资产”降低门槛却不能替代扎实经营能力。如果说商业神话一定需要天时地利,那失误往往就在缺乏细致观察的时候埋下伏笔,这一点无论哪个行业恐怕都是共性存在。
如今改革后的OYO已经找准方向,但未来路怎么走还是未知数。激烈竞争面前,每一步都悬着劲儿,也许明天又是一番局面。但至少现在来看,它从失败中爬出来,又试图闯一次新的天地,对于所有关注这类创业传奇的人来说,总归给出了一个现实版教科书——成功不能生搬硬套配资股票论坛,需要不断学习、本土思考,以及愿意面对挫败继续尝试的新勇气。而那些曾经梦想靠“一夜爆火”的创业者,大概看到这里都会忍不住叹一句:做生意哪有什么捷径啊?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